老年心理保健四大要素
			
				
		
			 
	 
	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大致由生理、环境、生活、文化四因素所决定。一是生理因素:人到老年大脑和其它生理机能开始退化。如果此时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,这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。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,有可能导致心理上失常。二是环境因素:人的心理健康与否,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。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,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良好环境。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,有可能产生不良心理,甚至心理变态。三是生活因素:有意义的活动,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,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,如赌博、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。四是文化因素: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,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,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,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。
	
		
	老年人要做到长寿,就要多做心理保健,要对自己负责,做到“仁”、“乐”、“智”、“动”:
	
		
	1
	、
	 “
	仁
	”
	,就是心地善良,待人宽厚。
	“
	仁者寿
	”
	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。在生活中可以看到,长寿老人几乎个个慈祥善良。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,同情与帮助他人,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。人常说:
	“
	心底无私天地宽
	”
	、
	“
	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
	”
	,就是说,对人宽厚、帮助别人,不仅有益于别人,也有利于自身。
	
		
	2
	、
	“
	乐
	”
	,就是保持乐观情绪,保持好奇心,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。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,与时俱进,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,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。马克思有一句名言:
	“
	一种美好的心情,比十付良药更能解决生理的疲惫和痛苦。
	”
	快乐与豁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,不仅要会享用,更要善于发掘。
	
		
	3
	、
	“
	智
	”
	,就是勤于学习,科学用脑,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。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,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,丰富精神生活,延缓大脑衰老。
	“
	树老怕空,人老怕松。
	”
	要
	“
	活到老,学到老
	”
	。进入老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,如老年自我保健,老年社会学、老年心理学、家政学等。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,了解社会变更,学习新知识,更新观念,紧跟时代的步伐。另外,还应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,学两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术,如打电脑、上网等。
	“
	网上的世界真精彩
	”
	,英特网上有很多值得老年人惊喜的东西。
	
		
	4
	、
	“
	动
	”
	,就是多运动。
	“
	生命在于运动。
	”
	实践证明,运动不仅延缓衰老,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
	“
	用进废退
	”
	,古人也早就提出
	“
	不动则衰
	”
	。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
	“
	君欲延年寿,动中度晚年。
	”
	因此,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度锻炼,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。俗话说,
	“
	饭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
	”
	,就是这个道理。(摘自《湖北高校老年通讯》第
		259
		期
		2012
		年
		3
		月
		10
		日出版第
		3
		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