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心理
 老年心理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老年心理>>正文

老人如何摆脱厌世心态

2010年04月26日 16:37  点击:[]

老人如何摆脱厌世心态

 

手机铃声响了,是友人打来的。她说她的父亲近来情绪低落,抑郁寡欢,有时候流露出消极厌世之念,希望我有什么办法使他高兴起来。

据友人介绍,她父亲今年 73 岁,一直过着“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”的养尊处优生活,家中锁事全由母亲操劳。退休后,他还是像年轻一样吃穿不愁,生活无忧,只是身体没有年轻时好了。罹患了一些老年病。好在有母亲照料,虽然身体时常受病痛折磨,可心情还不错。然而,半年前,母亲因突然中风撒手人间。从此,他变得沉默寡言,总是说:“老太婆走在我前头,真是好福气。我现在活着,简直是受罪,还不如死了好。”

每个人在操劳大半辈后,都希望能在生命最后阶段充分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。然而,有些老年人却不仅没有等到所期的晚年生活,反而变得厌恶人世,视余生为畏途,这又是为什么呢从外因来看,最主要的是家庭原因,如儿女不孝让老人感到自己的话没人听了,不仅在社会上,甚至在家庭中也失去了家长的地位。此外,配偶以及老友一一离世,让老人觉得自己在世的时日无多,心里感到极度压抑、空虚、孤独、失望和悲观。从内因来看,人到老年,生理功能逐日下降、社会适应性差,每天为自理能力、记忆力一天不如一天而苦恼。加上有些老人受各种慢性病所困扰,在久治无效的情况下对生活失去了信心,产生 一死了之,不拖累别人 的念头。

由于悲观厌世不仅会对老人及其所在家庭造成巨大冲击,还可能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,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。

外界帮助不可少

社会各界尤其是老年月日人的家庭,应为老人创造一个安静祥和的生活环境。作为亲属,应懂得孝敬和体谅老人。这不仅体现在物质上,更多的还是要在精神上给予老人照顾和关心。如果老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级都得很舒心,认为生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,自然就不会厌世轻生。

自我救助很重要

人到老年,在性格,脾气和习惯等方面会发生某些微妙的变化,比如敏感多疑,任性固执等,适应性明显减弱,依赖性显著增强。因些,老年月日何如充分认识自己的性格弱点,平时积极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,多找人闲聊,努力克服各种心理衰老现象。同时,还应学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,例如,对于 年老多病 的现象,应该想想哪个老人没有病,现在医疗水平高了,只要积极医治,就能 带病长寿

后来,友人听了我的建议,雇了一们保姆照顾父亲。这不仅解决了其生活起居的问题,还人陪其闲聊,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。一月后,友人来电说她的父亲心情好多了,对人生充满了信心。(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副主 任医师   陈斌)

上一条:老年心理保健四大要素 下一条:养生重在养心

关闭